33期院报四版
回 家
卓 碧 霞
清明前两周,回家的心情便开始迫切起来。我仔细收拾行李,给母亲带点吃的,穿的,还有一些常用药。一只空箱子,我总能装得满满的提回老家,又从老家装得满满的提回城里。交通越来越方便,回老家的次数并不少。母亲健在,还有已经坍塌的老屋及父亲的坟墓,回家的路变得很短。
回到家里,向母亲展示各自的礼物,陶醉在母亲惬意的笑容里。再听老母亲唠叨她的鸡鸭犬鹅、家长里短,饱餐老人家亲手做的饭菜,向母亲索要永远无法满足的亲情。回家,免不了到已经只剩下几块砖头的老屋走走,曾经发生在老屋里那些具体生动的细节,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了意念里不断追溯流连的影子。只能把它装在离家的孩子不再轻易碰触的箱子里。再去父亲的坟头看看,那份悲痛已渐渐舒缓,轻了许多,与孩子丈夫讲述的是父亲砍柴、拉二胡、讲故事等家常琐事,亲切而生动。我相信,一些事物在我们身体里擦下印痕,不全是因为它的沉重和疼痛,也可能是因为它的轻微和温凉。
一块菜地,一张老照片,一片新生的叶子,就会被触动。这种触碰是轻微的,是一些无声的涟漪,在心里一点点泛起,并不强烈,尖锐,但又不无感伤。有一次看到年轻的母亲坐在门口给女儿梳辫子。孩子乖乖坐着,母亲熟练的攥住她细密微黄的头发,梳理整齐,收紧,用皮筋捆成一个小马尾。忽然想,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一个小村子的瓦房檐,我和年轻的母亲不也是这样吗?站在窗口遥遥望去,仅仅注视,就能看见自己的村庄。泥墙瓦屋,父亲放在窗台的煤油灯,蜂窝煤,木门。轻轻放下行李,敲门,母亲停下劳动的双手和她欣喜的眼神。这些情景告诉我,一个孩子必须爱什么。
从老家回来,总是想写点什么。但是总觉得平淡无奇。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生长在我生命中的人和事,或者风景,轻淡,散漫,安静,无用。文字能证明什么呢?爱与不爱的证据?也许,它只是一个离家的孩子制造情景的布幔,衰草。我在其间有选择地安放了一些人,一些物,让他们保持着短暂而轻柔的静止,陪陪我。
江城子 探病友
卓碧霞
雅观脑满又肥肠。好膻芗,恶蔬粮。口腹虽佳,血里有高糖。玉树临风非昔比,身似桶,面如霜。
饱餐狗肉累萧郎。贪口福,脏器伤。点滴床头,通肠用大黄。意兴阑珊迎访客,感无常,祈安康。
送 别
滕军钊
苍天含悲,乌云呜咽,天空中冷雨斜飞,寒意直抵心扉。我们放射科的全体同事,随众亲友一道,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别我们科室的老领导、好同事陈玉如同志,在这里缅怀他生前的工作业绩、精神情操、为人处世和他的一点一滴。
可以说,他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星期五他还在上班;周六作了检查,肺部感染,心脏扩大,准备住院治疗。星期天早上7时许,刚出家门就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猝然离去,是我们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地区放射医学界的重大损失。
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在四十多年的工作岗位上,他准确诊断了六十万病例。六十万,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几十年日积月累的结果。退休了,本着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对病人的高度责任,依然同意医院返聘的邀请。几十年里,他始终继承和发扬常德卫校老牌中专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让人感佩。尽管年老体弱,他常常比年轻人上班来得更早,下班走得更晚。去年冬季,CT室年轻医生多,深更半夜碰到疑难问题,值班医生不得不向陈老请教,陈老毫无怨言从家里一趟接一趟地赶到科室会诊、审签报告。夜半,风雪飘零,值班医生只要听到那熟悉的“丁零丁零”的单车铃声幽幽而来,心里便有说不出的踏实和感动。
陈老曾在湘雅二医院、北京市肿瘤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参加过多次学术会议,练就了过硬的业务素质。业内人士都知道,培养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放射科医生,需要十年时间,这与其它医学专业大抵一致。陈老是活到老,学到老典范,从书本上学习,三本上海编的放射诊断学,被他翻得缺页卷角;从实践中学习,每一个疑难病例,他都不放过,直到心领神会为止。他毫不保留的用他的学识培养了近百名基层放射工作者,为我县乡镇医疗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早年在我科进修的乡镇医生,年事已经很高了,但他们每次来到医院,总要看看当年的师傅,说说家常话。这时的陈老一脸慈祥的笑容,浑身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作为工作上的前辈,他把他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慈爱的长者风范和德高望重,影响了几代放射人。在担任科主任的十多年里,无论是履行岗位职责还是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学科建设上,引进先进设备,如CT机、磁共振,培养人才,陈老更是功不可没。对待病人,他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过:“你用热情推动事业,而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的热情。”这句话在陈老身上得到了很好地诠释。
在家里,他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一位合格的好丈夫、慈祥的好父亲、好爷爷。
愿陈老在天之灵安息!
我的“天使”心
尚鸿雁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冰心老人曾经对护士的天职作出这样的诠释,这也许也是最美、最切合实际的诠释。
一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也许浮现的就是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高翘的燕尾帽,挺拔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英姿焕发,身轻如燕地穿梭在病房里,温暖地守护在病人的身边。“白衣天使”的美称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白衣天使”是美丽的,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其背后的汗与泪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从小就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就在去年的七月,我终于圆了护士梦。穿上洁净的护士服,走进儿科病房,可爱的小精灵们向我招手,他们畏惧穿白大褂的阿姨打针而哭闹挣扎,看着围绕着小精灵折腾的家属们,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意义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的使命。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发药,穿刺。每次穿刺时,如果能一次成功,我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快活;虽然在儿科病房不可能每次都这么顺利,有时在一个病号就得耗费许多时间,有时候看到他们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看到他们不喜欢打针而发脾气时,看见家属表现出的紧张样时,穿着白大褂的我感到十分的内疚,因为我们知道减轻痛苦,维护健康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责任,所以我都耐心地对待他们,逗小精灵们开心,让他们愿意接受治疗。儿科病房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当他们发高烧时,家属都特别的急,所以我们要耐心地为其做好物理降温,遵医嘱给药,还要做好解释工作,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最愉快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苦到出院时的轻松,我感到一种欣慰。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需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南丁格尔曾经这样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的确,我们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护理每位患者,用火一样的热情对待我们的工作。我希望自己是“天使”,拥有一颗热情的“天使”心,尽管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但我将会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将因护士而荣耀,因护士而美丽!
脚踝扭伤记住“RICE”
脚踝扭伤是常见的损伤性疾病,除了脚踝部剧痛,不能负重,无法站立外,同时,受伤处还会有明显触痛,并出现肿胀。此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休息、冷敷、加压、抬高及药物等几项措施,可以归纳为RICE方案(rice即英文的“大米”)。
R 即休息(rest),要求在受伤后24-72小时绝对禁止患侧足部的活动,这是为了使受伤足部得到充分休息,防止再损伤发生。
I 即冷敷(ice),一般在扭伤发生后禁止过早热敷,特别是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而此时冷敷可获得极佳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及减轻肿胀和渗出、出血,促进伤情加快修复。冷敷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有冰或冷水就行,可以用冰块在扭伤部位冷敷10-1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20分钟,2-4小时1次。
C 即加压(compression),对扭伤部位实施加压可减轻肿胀,限制活动幅度,有利于修复和减轻疼痛。加压方法是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也可用小夹板固定。
E 即抬高(elevation),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应当使患肢尽可能的抬高超过头部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在采取RICE方案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如布洛芬、消炎痛、云南白药,以及中药三七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摘自《大众卫生报》
卓 碧 霞
清明前两周,回家的心情便开始迫切起来。我仔细收拾行李,给母亲带点吃的,穿的,还有一些常用药。一只空箱子,我总能装得满满的提回老家,又从老家装得满满的提回城里。交通越来越方便,回老家的次数并不少。母亲健在,还有已经坍塌的老屋及父亲的坟墓,回家的路变得很短。
回到家里,向母亲展示各自的礼物,陶醉在母亲惬意的笑容里。再听老母亲唠叨她的鸡鸭犬鹅、家长里短,饱餐老人家亲手做的饭菜,向母亲索要永远无法满足的亲情。回家,免不了到已经只剩下几块砖头的老屋走走,曾经发生在老屋里那些具体生动的细节,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了意念里不断追溯流连的影子。只能把它装在离家的孩子不再轻易碰触的箱子里。再去父亲的坟头看看,那份悲痛已渐渐舒缓,轻了许多,与孩子丈夫讲述的是父亲砍柴、拉二胡、讲故事等家常琐事,亲切而生动。我相信,一些事物在我们身体里擦下印痕,不全是因为它的沉重和疼痛,也可能是因为它的轻微和温凉。
一块菜地,一张老照片,一片新生的叶子,就会被触动。这种触碰是轻微的,是一些无声的涟漪,在心里一点点泛起,并不强烈,尖锐,但又不无感伤。有一次看到年轻的母亲坐在门口给女儿梳辫子。孩子乖乖坐着,母亲熟练的攥住她细密微黄的头发,梳理整齐,收紧,用皮筋捆成一个小马尾。忽然想,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一个小村子的瓦房檐,我和年轻的母亲不也是这样吗?站在窗口遥遥望去,仅仅注视,就能看见自己的村庄。泥墙瓦屋,父亲放在窗台的煤油灯,蜂窝煤,木门。轻轻放下行李,敲门,母亲停下劳动的双手和她欣喜的眼神。这些情景告诉我,一个孩子必须爱什么。
从老家回来,总是想写点什么。但是总觉得平淡无奇。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生长在我生命中的人和事,或者风景,轻淡,散漫,安静,无用。文字能证明什么呢?爱与不爱的证据?也许,它只是一个离家的孩子制造情景的布幔,衰草。我在其间有选择地安放了一些人,一些物,让他们保持着短暂而轻柔的静止,陪陪我。
江城子 探病友
卓碧霞
雅观脑满又肥肠。好膻芗,恶蔬粮。口腹虽佳,血里有高糖。玉树临风非昔比,身似桶,面如霜。
饱餐狗肉累萧郎。贪口福,脏器伤。点滴床头,通肠用大黄。意兴阑珊迎访客,感无常,祈安康。
送 别
滕军钊
苍天含悲,乌云呜咽,天空中冷雨斜飞,寒意直抵心扉。我们放射科的全体同事,随众亲友一道,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别我们科室的老领导、好同事陈玉如同志,在这里缅怀他生前的工作业绩、精神情操、为人处世和他的一点一滴。
可以说,他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星期五他还在上班;周六作了检查,肺部感染,心脏扩大,准备住院治疗。星期天早上7时许,刚出家门就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猝然离去,是我们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地区放射医学界的重大损失。
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在四十多年的工作岗位上,他准确诊断了六十万病例。六十万,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几十年日积月累的结果。退休了,本着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对病人的高度责任,依然同意医院返聘的邀请。几十年里,他始终继承和发扬常德卫校老牌中专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让人感佩。尽管年老体弱,他常常比年轻人上班来得更早,下班走得更晚。去年冬季,CT室年轻医生多,深更半夜碰到疑难问题,值班医生不得不向陈老请教,陈老毫无怨言从家里一趟接一趟地赶到科室会诊、审签报告。夜半,风雪飘零,值班医生只要听到那熟悉的“丁零丁零”的单车铃声幽幽而来,心里便有说不出的踏实和感动。
陈老曾在湘雅二医院、北京市肿瘤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参加过多次学术会议,练就了过硬的业务素质。业内人士都知道,培养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放射科医生,需要十年时间,这与其它医学专业大抵一致。陈老是活到老,学到老典范,从书本上学习,三本上海编的放射诊断学,被他翻得缺页卷角;从实践中学习,每一个疑难病例,他都不放过,直到心领神会为止。他毫不保留的用他的学识培养了近百名基层放射工作者,为我县乡镇医疗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多早年在我科进修的乡镇医生,年事已经很高了,但他们每次来到医院,总要看看当年的师傅,说说家常话。这时的陈老一脸慈祥的笑容,浑身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作为工作上的前辈,他把他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慈爱的长者风范和德高望重,影响了几代放射人。在担任科主任的十多年里,无论是履行岗位职责还是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学科建设上,引进先进设备,如CT机、磁共振,培养人才,陈老更是功不可没。对待病人,他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过:“你用热情推动事业,而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的热情。”这句话在陈老身上得到了很好地诠释。
在家里,他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一位合格的好丈夫、慈祥的好父亲、好爷爷。
愿陈老在天之灵安息!
我的“天使”心
尚鸿雁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冰心老人曾经对护士的天职作出这样的诠释,这也许也是最美、最切合实际的诠释。
一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也许浮现的就是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高翘的燕尾帽,挺拔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英姿焕发,身轻如燕地穿梭在病房里,温暖地守护在病人的身边。“白衣天使”的美称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白衣天使”是美丽的,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其背后的汗与泪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从小就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就在去年的七月,我终于圆了护士梦。穿上洁净的护士服,走进儿科病房,可爱的小精灵们向我招手,他们畏惧穿白大褂的阿姨打针而哭闹挣扎,看着围绕着小精灵折腾的家属们,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意义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的使命。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发药,穿刺。每次穿刺时,如果能一次成功,我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快活;虽然在儿科病房不可能每次都这么顺利,有时在一个病号就得耗费许多时间,有时候看到他们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看到他们不喜欢打针而发脾气时,看见家属表现出的紧张样时,穿着白大褂的我感到十分的内疚,因为我们知道减轻痛苦,维护健康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责任,所以我都耐心地对待他们,逗小精灵们开心,让他们愿意接受治疗。儿科病房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当他们发高烧时,家属都特别的急,所以我们要耐心地为其做好物理降温,遵医嘱给药,还要做好解释工作,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最愉快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苦到出院时的轻松,我感到一种欣慰。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需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南丁格尔曾经这样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的确,我们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护理每位患者,用火一样的热情对待我们的工作。我希望自己是“天使”,拥有一颗热情的“天使”心,尽管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但我将会有不平凡的人生!我将因护士而荣耀,因护士而美丽!
脚踝扭伤记住“RICE”
脚踝扭伤是常见的损伤性疾病,除了脚踝部剧痛,不能负重,无法站立外,同时,受伤处还会有明显触痛,并出现肿胀。此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休息、冷敷、加压、抬高及药物等几项措施,可以归纳为RICE方案(rice即英文的“大米”)。
R 即休息(rest),要求在受伤后24-72小时绝对禁止患侧足部的活动,这是为了使受伤足部得到充分休息,防止再损伤发生。
I 即冷敷(ice),一般在扭伤发生后禁止过早热敷,特别是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而此时冷敷可获得极佳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疼痛,防止及减轻肿胀和渗出、出血,促进伤情加快修复。冷敷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有冰或冷水就行,可以用冰块在扭伤部位冷敷10-1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20分钟,2-4小时1次。
C 即加压(compression),对扭伤部位实施加压可减轻肿胀,限制活动幅度,有利于修复和减轻疼痛。加压方法是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也可用小夹板固定。
E 即抬高(elevation),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应当使患肢尽可能的抬高超过头部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在采取RICE方案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如布洛芬、消炎痛、云南白药,以及中药三七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摘自《大众卫生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