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

安然度夏,这份防暑指南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7/24 点击数: 【字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何科学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
安全过夏




炎炎夏日,若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或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人体热量积聚无法散发,极易引发急性疾病——中暑。此时若处理不当,轻则出现头晕乏力、多汗、恶心、胸闷心悸等症状,重则导致高热、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以下防暑指南助您安全度夏。


01
认识中暑:不只是“热”
中暑.jpg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因水和电解质过量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中暑的致病因素包括高温环境作业,或在室温>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或进行强体力劳动。老年体弱者、孕产妇、婴幼儿、肥胖者、甲亢患者、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阿托品)者及汗腺功能障碍者,则更易发生中暑。


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图片


02
科学预防,远离中暑
中暑预防.jpg


图片
避开高温时段

夏季尽量避开每日气温最高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若需外出,应选择清晨或傍晚,并缩短户外停留时间。


图片
穿着透气舒适,做好防晒

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或速干衣物,以利散热,避免紧身不透气衣物。户外活动时,佩戴宽檐遮阳帽、太阳镜,并打伞、涂抹防晒霜。尽量在树荫或遮阳棚下活动与休息,避免阳光直射。


图片
足量饮水,科学补水

1.主动、少量、多次饮水,勿待口渴才喝。

2.大量出汗时,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淡盐水,或自制的绿豆汤、酸梅汤等,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3.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冰水。


图片
保持室内凉爽,规律作息

1.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降低室温,保持良好通风与排湿。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2.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3.高温天气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和时长,特别要留意在户外或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时的防护。


防晒.jpg
预防中暑.jpg
图片


03
识别中暑信号,掌握正确急救
中暑症状.jpg
A
先兆中暑

有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可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



B
轻症中暑

可出现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升高一般超过38℃,如及时处理,一般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C
重症中暑

出现痉挛、惊厥、高热无汗、休克、昏迷等,甚至死亡。




急救处理

1.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2.先兆及轻症中暑者,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必要时静脉输液,密切观察直至恢复。

3.重症中暑者予以补液、降温,及时送医救治。



图片

图片
图片


慈利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0744-3355120


慈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电话:

0744-3238033


文字|雷   琼

一审|袁建军

二审|谢亚男

三审|杨   弃


终审:管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